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
2.扩散现象:
【提示】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是分子。
知识点2: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动能_与_分子势能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因素:(1)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分子间距离和质量有关;(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改变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知识点3: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热量__与它的__质量__和升高的__温度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公式:c=
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提示】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但并非所
★考纲要求: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
2. 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理解)
3. 内能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认识)
4. 简单热现象及分子热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认识)
5. 比热容的概念.(认识)
6. 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理解)
|
有跟水有关的应用都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这一特性。
1. 考查热点:热量的简单计算,比热容以及分子的动理论
2. 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为主
3. 备考重点:分子热运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的简单计算
考点1:分子热运动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B )
A.秋风阵阵,树叶纷纷飘落 B.炒菜时在旁边的房间里闻到香油的味道
C.环保不达标的工厂里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D.打扫卫生时看到尘土飞扬
方法点拨:能用肉眼看到的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例如,飞扬的尘土、缭绕的烟雾,都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是分子自发的运动,且是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考点2: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B.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大
方法点拨: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现阶段主要掌握与温度的关系。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考点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3 “天舟一号”完成运输任务后返回大气层,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不断升高,这个过程中__机械__能转化为__内__能,此过程是通过__做功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方法点拨: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虽然在实质上是等效的,但是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抓住这点题目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