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 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
C. 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 D. 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
2.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以下估测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居民楼房每层的高度约为1.5m B. 一个中学生的步幅约为16cm
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3.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A.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 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 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4.(2017•黑龙江)利用图象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温度﹣﹣时间图象
B.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
C. 定值电阻电流﹣﹣电压图象
D. 电压一定电流﹣电阻图象
5.我市保康县的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 ( )
A. 液化现象 B. 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 B. 公路上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
C. 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 D. 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
7.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一个探究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过一会儿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气”,表面和底部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 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 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D. 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8.下列物质中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萘、雪花、食盐 B. 铁、玻璃、水晶 C. 松香、蜡、沥青 D. 沥青、海波、水
9.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10.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