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含义和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设计思路
从复习比热容的概念入手,以水的比热容的意义为例,讨论总结热量的计算公式,明确各字母的含义和各物理量的单位。利用实例提醒学生要要分清“升高”、“升高了”、“升高到”、“降低”、“降低了”、“降低到”这些词的含义。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等穿插进行,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教学原则,力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比热容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比热容为_____ _______;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体的吸热和放热
1、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影响物体的吸热和放热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吸热和放热公式:
试写出算式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
已知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那么
①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质量为5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30℃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小结:如果用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是加热前物体的温度(初温),t是加热后物体的温度(末温),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吸收热 量的公式:Q吸=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放=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 物体的吸热和放热公式又可写成Q=______________
三、根据物体的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计算:
1.参照课本P46的例题(规范计算解题格式)
实际上,烧开这一锅水所需提供的热量要大 于上面的计算结果,为什么?
2.关于热量计算的注意点:
1.其中△t表示变化了的温度,即指物体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
2.适用于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发生改变时热量计算,对于有物态变化过程不适用;
3.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都用国际单位;
4.要分清“升高”、“升高了”、“升高到”、“降低”、“降低了”、“降低到”这些词的含义。
练习:
(1)使0.5kg温度为90℃的煤油降低到30℃,放出多少热量?(c煤油=2.1×103J/(kg.℃))
(2)质量为200g的水,开始的温度是20℃,当它的温度升高了7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在通常情况下,10℃、500g的水吸收1.68×105J的热后,水的温度升高多少?
(4)0.8Kg的冰吸收8.4×103J的热量后,温度变为-4℃,求冰的初温。
(5)使40g 0℃的冰温度降低到-10℃,能放出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可使多少 5℃的水温度升高10℃?
四、比值题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 ℃,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 ( )
A.0.5 倍 B.4倍 C.1倍 D.0.25倍
练习:
(1)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
A.9∶2 B.2∶9 C.1∶2 D.2∶1
(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5,吸收相同热量后,乙升高的温度为甲的2/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