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编辑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苏科版
    所属学科初中物理
  • 适用年级九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56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19/2/28 14:17:4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2.3 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知道比热容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3)学会查比热表及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知道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2)通过观察比热容表,能够归纳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设计思路
以生活的实例,探究实验为基础,以学生讨论交流,演示实验为基本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提升学生能力。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自学法等穿插进行,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教学原则,力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学会查比热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具:铁架台两个(配铁圈、夹),石棉网两个,易拉罐两个,温度计两只。玻璃棒,酒精灯两个,水20克,沙子20克,秒表两个。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引入
课件展示大海图片 
提问:大家去过海边吗?如果中午赤脚在沙子和海水中大家有什么感受? (由生活中的常识引入新课,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生讨论: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引入新课)
(一)比热容
活动一: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1、提出问题:根据P41提供的实例,为什么海水和沙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
2、猜想与假设: 同一时刻沙和水温度不一样可能                                  
3、实验设计:
如何才能使沙和水温度升高?
 
 
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哪个吸热升温快?
理解:在加热方法相同情况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可表示                       
方法: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加热时间短吸热升温     (快/慢)
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物质
质量/kg
升高200C所需时间/s
升高400C所需时间/s
 
 
 
 
 
 

5 、分析与结论:
   质 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     (长/短)。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      (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         (相同/不同).
想一想: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吸热升温快慢吗?
让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温度升高得多的吸热升温       (快/慢)
活动二:阅读理解P42正文部分与P43“一些物质的比热”。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物质的比热容常用符号c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
(3)水的比热最大,为4.2×103J/(kg·0C)。物理意义:                                
                                                                             
(4)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