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编辑
贵州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中考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九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52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9/2/22 10:34:2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9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安顺
(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