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古代风筝用处多
王吴军
①史书记载,风筝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著名工匠鲁班看到了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于是深受启迪,他就“削竹为鹊,上天三日不下”。这是风筝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也曾斫木制鹞,能在空中飞翔。汉朝初年,韩信用竹篾扎出架子,糊上纸,做成了更接近于后来的风筝的飞行物,用线牵引着,使其乘风飞空,这种飞行物有了“纸鸢”的名字。到了五代时期,李邺在纸鸢的头上装了竹笛、安置了丝鞭,风吹着竹笛,鸣声响起,宛如古筝,于是就有了“风筝”之名。唐朝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写的就是风筝在天上发出古筝一般的声音的情景。
②唐朝的时候,中国的风筝相继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欧美各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就把风筝称为中国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③古代的时候,风筝不只是放着玩的,风筝更是战争中常用的武器。
④在唐朝以前,风筝就曾应用在军事上。《鸿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公输般(鲁班)为木鸢以窥宋城”,说的是鲁班首先把风筝用于战争侦察中。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决战时,刘邦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风筝,根据风筝的引线的长短来估计秦朝皇宫的距离,从而确定方位,然后开凿出地道,赶在项羽之前攻进了秦朝皇宫。还有个风筝载人的故事,虽然存疑,但也故且听之。据说韩信把项羽的军队围困在垓下时,让一身轻之人坐在大风筝上,乘着夜风悄悄来到项羽的军营上空,唱起了凄凉而宛转的楚歌,触动了项羽手下那些楚兵的乡思,致使项羽的军队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最后一败涂地,被韩信击败。
⑤明朝的时候,有一种火器,名叫“神火飞鸦”,它其实是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炸药,用四个大的起火装置作为动力,当这种风筝飞到敌方的上空时,盘香就会点燃导火线,引起火药爆炸,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曾在军舰上把风筝放到海面上空,以标示隐藏在海底的德国潜水艇的确切位置,为空中轰炸机指出袭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