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文笔清新,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作者通过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来描绘景物的色彩、声音、形状等特点;通过发挥想象,虚实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生机勃勃的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作者写《春》,倾情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同时也反映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本文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阅读时,应注意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花枝招展”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