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知识点1 种姓制度
形成:大约公元前15世纪,在雅利安人国家产生的过程中,形成了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内容:印度社会分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祭司。第二等级刹帝利,主要是贵族、武士和官吏,国王通常也属于刹帝利种姓。第三等级吠舍,由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组成,主要从事农牧商等职业。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黑皮肤的土著居民或奴隶。
特点:四个等级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互不通婚。
影响:种姓制度是保护新产生的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它给印度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知识点2 佛教的创立
创立: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产生了佛教。佛教的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是释迦族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快速发展: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教,因此吸引了大批信徒,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传播: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向南向东传入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向西北传入中亚,经中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等地。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种姓制度
1.“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C)
A.古埃及奴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D)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