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41年在桂林出版的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描写了孩子们的悲惨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望。1944年出版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和个人主义思想。1945年写有反映土地改革的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和童话《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课文选自《严文井选集》。
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 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及其他文章甚多。他的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永久的生命》
文章是严文 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标题中“永久”不言个体,而是从整体上、从整个人类生命而言的,文章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
文章用疑问句的形式做标题,向人们发问,思考人活着 的意义是什么。然后作者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一一道出作者为什么要活着的原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1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 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1.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