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 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
1.《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 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 当权者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军至函谷关而还。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圣王 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 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孔子 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起发扬儒家学说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雅说者不得作”。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