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故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一般情况下,生物不会因个体死亡而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 )
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是由细胞构成的 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
3、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更改实验结果 B重新实验 C马上否定假设 D放弃实验
4、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C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 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探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差法 D模拟法
6、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B 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7、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中,一般找不到绿色植物,主要原因是( )
A.海水压力太大 B.深海温度太低
C.200米以下深海处,无阳光 D.以上都不是
8、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目镜能看到的圆形光屏叫做视野
B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体更清楚
C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修改
D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 和表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