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素材>> 语文素材
初中语文编辑
(语文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22河中石兽三个人,三重境界——读《河中石兽》素材(语文)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素材
    资源子类文本素材
  • 教材版本语文版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七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09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7/9/11 14:18:5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9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2
资源简介
纪昀,字晓岚,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学者、目录学家、文学家。其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及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中石兽》选自他的代表作——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河中石兽》一文,围绕“求石兽于水中”这一中心事件写了三个人,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三个人在同一件事上的表现,高下有别,境界迥异。
一、庙僧:盲目行动而无思考。庙僧募集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要找回十多年前沉没在河里的两个石兽。按照常理,人们在做事前要经过一番思考、筹划,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庙僧未加思索,“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于是,又想当然的认为石兽“顺流下矣”,开始“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划几条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结果仍是“无迹”,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庙僧找石兽前后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求石兽于水中”,就倒塌之地寻找,二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在这两个阶段的寻找中,庙僧的思考仅有两个字“以为”,而且,这个“以为”没有任何推理的过程,只是“以为如何”,一种想当然的结论。因此,从庙僧忽而原地打捞和忽而沿河而下的行动中,从“以为”的主观臆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庙僧是个处事随意、行动盲目的人。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