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如何理解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占有,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实际占据或控制。如房屋所有人居住自己所有的房屋,就是对自己房屋的占有和控制。
(2)使用,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的运用、利用。如开动机器进行生产,用购买的电视机收看各种节目,运用自己的学具学习知识等。
(3)收益,是通过财产的占有、使用、经营、转让而取得经济效益。如公民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获得储蓄利息等。
(4)处分,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某种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理、处置。比如把自己的财产卖给他人或赠与他人等。
2.遗产的分配应按哪些原则确定?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依据法律规定,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即对公民个人遗产的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按法定继承。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1)配偶、(2)子女、(3)父母、(4)兄弟姐妹、(5)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