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课堂学习活动单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高尔基的文学常识和本文写作背景。
2.理解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苏联时代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木工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坊工人和更夫,倍尝人间苦难,亲眼见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背景介绍】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同年2月19日,他从尼日尼·诺夫格勒特(现在的高尔基城)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发表了尖锐的演说,还参加了学生的示威游行等活动,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著名的《海燕》就是它的最后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