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链接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62年2月 24日胡适逝世,1939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16岁嫁与胡适父亲做了填房,大儿子大女儿都比她大号几岁,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一.自主先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 ) 糜先生( ) 眼翳( ) 广漠( )
佃( )户 吹笙( ) 轻薄( ) 绰号( )
掷钱( ) 抽屉( ) 摹画( ) 庶祖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