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二、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