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点☆巩固基础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主持人:商鞅
3、变法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6、支持变法的人物: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
7、启示: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国家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
【知识拓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