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及法律规定(P73~P74)
(1)含义:指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一出生就享有这种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2. 如何理解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P74)
(1)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的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著作权是公民的民事权利之一,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均依法享有。
(2)《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即以复制、表演、 播放、展览、发行、摄影、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未成年人一样可以成为著作权人,其著作权不受侵犯,在使用其作品时,应征得著作权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使用后,著作权人应依法获得报酬。(2013 湘潭24)
3. 为什么法律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①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②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4. 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护?
(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2)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者返还原物。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财产被国家行政机关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 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