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社会近现代化问题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思想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前提。社会习俗上:衣食住行。
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840——1949年)
1.经济近代化——19 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2.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参见专题一)。
3.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中,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它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
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4.社会习俗近代化——衣、食、住、行。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1949——20世纪90年代)
1.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1978 年)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到1957年,第—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