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第77~88节,理解作者的希望,,总结全文。
2、“我”是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回久别的故乡的,又因为这次是为永远别她而回来的,所以心中难免留恋、不舍,但是,当“我”见到如此凄淡的故乡,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的景和人后,我的心情满是失望。“我”离故乡而去了。可是“我”去得干脆,去得坦然吗?课文最后一部分向读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中体现了“我 ”对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坚信。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课文第77~88节,理解作者的希望,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提一生朗读77~88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⑴ 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 化的?
师生议论后明确;先是气闷、悲哀,然后寄希望于下一代,继而害怕希望得不到实现,最后又振奋起来。
⑵ “我为什么”感到气闷?“高墙”比喻什么?
明确:“高墙”是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 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儿童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 所以“我”四面像竖起了“高墙”,所以气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