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编辑
七年级下册19胸中之竹教案(语文)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七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13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7/3/15 13:59:5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郑燮。
2.理顺文意,理解“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含义。
3.体会本文的哲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理顺文意,理解“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含义。
2.       体会本文的哲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 云处也无心!猜一猜这是什么植物?
明确:竹子。
二、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后母抚养。康熙时秀才,雍正时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 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郑板桥为政清廉,有才干,关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其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高其 佩等人的创作思想和笔意。其画构图注重剪裁,崇尚简洁,以侧锋画兰、竹,笔墨潇洒纵逸,苍劲豪迈。 其画通过题跋诗文,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 同情,具有新意。论画主张对所绘对象作直接观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和区别,反映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其书法在行、隶之间,以画法作书、结体,行款纵横错落,整整斜斜,人称乱石铺街,自称六分半书。郑板桥工诗文,为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其诗能反映、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直率自然。有《郑板桥集》行世。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