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 学目标
1、理解“趣”的 含义。引导学生重视“趣”的培养。
2、感知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3、体会文章语言风格。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故事引出)
2、介绍作者:林语堂(1895——1976 ),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 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 学位。作品:< 吾国吾民>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等。
3、读课文,正音正字,积累词句。
4、整体感知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写人民间为名来、为利来,为色、为权是人生的普 遍现象,是众生常态。能够不失本性,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圣贤人的境界了。然而,能够排脱名利,超 凡脱俗最不容易。
第二部分(4~7)谈区别于名利心的另一种人生境界——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