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3. 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对比、衬托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教学难点)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2.《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事上起上古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跨度近三千年,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