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3、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重点: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作者
2.有关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月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与流放差不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欣然 遂 寝 藻 荇 柏
2、读清句子停顿。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