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在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的主旨,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深入挖掘文章的人物内涵。
2、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当堂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