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编辑
(新人教版)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导学案(语文 无答案)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七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69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6/10/24 16:08:1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三维目标】
1.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动人心魄的民族感情。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揣摩品味语句,提高鉴赏能力。
4、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伟大精神。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1 ,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