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编辑
(鄂教版)2016年七年级上第18课《论语》十二章精品学案(语文)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鄂教版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七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04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6/10/24 14:23:2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1.读音
1)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wàng,动词,为王。
2)通假异读。如“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读wú,同“无”;“孰为汝多知乎”中“知”读zhì,同“智”。
3)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
4)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2.停顿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综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