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编辑
(人教版)江苏徐州铜山区清华中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赏读《石壕吏》(语文)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八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73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6/10/20 13:56:4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里有两副对联:“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撰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撰写的。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被后世称为“诗史”。今天请随我一同走进《杜甫诗三首》去领略一代诗圣的豪情与哀情。
1反复诵读杜甫的三首诗品味感悟三首诗歌精美的诗歌语言。
2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