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能够说出汉匈之间关系的相关史实,包括:匈奴民族与中原民族生活特点的区别(难点)。汉初年反击匈奴的失利以及和亲政策、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昭君出塞。以及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史实(重点)。
能力层面
通过引用古籍文献、诗歌,设置指向性问题(活动1),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归纳观点,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治学方法。
情感价值观层面
1 通过观察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上78页)插图《西汉骑兵俑》,进行史学小活动——考古:汉代的骑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得出结论:汉代时期人们尚未发明马镫。进而对当时的骑马技术、姿势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军人的劳苦、爱国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成就辉煌的雄心,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尚武精神的培养。
2通过对昭君出塞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昭君为民族关系改善而付出的重大自我牺牲和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甘心为国的思想认同感。通过对战争与和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进步,长治久安需要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的努力付出。
3通过课后活动(80页活动与探究)——匈奴民族文物上的汉字,以及引导学生寻找汉族生活受少数游牧民族影响的例证——中原民族坐姿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演变融合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依存,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版图,共同书写了祖国的历史。形成大中华的民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