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本课在课标中的规定是: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民族融合是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中的民族关系。什么是民族融合?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民族融合有哪些方式(或途径)?其实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内隐在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只有事先进行梳理,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游刃有余。关于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请见附件一。
2.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及意义;民族融合的含义及意义。
3.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认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先对两个授课班级中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知识基础的共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课前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见附件二。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民族融合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还停留在表象上,有些理解还比较片面,未能深入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并领悟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迁都、改汉姓、学说汉化、品尝北魏时的小吃(乳饼)。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孝文帝为什么要推行汉化政策?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并领悟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