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贞观之治
1.背景
唐太宗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懂得了“为君之道”,明白了怎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2.治国政策
(1)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唐太宗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这批大臣能干廉洁、敢于直言、办事效率高,在协助皇帝治理国家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唐太宗有力地推行唐初创立的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丝绢或麻布)来替代劳役。
(3)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唐太宗让臣下按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死刑条目减去一半,“鞭背”等酷刑被废除。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唐太宗常到学校视察,下令扩建校舍,增招生员。他还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
(5)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上层,加强和他们的联系。而当东突厥贵族率部进攻内地,直逼都城长安时,他立即派兵迎击,直至把东突厥灭亡。这种政策收到良好效果,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3.结果与影响
(1)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二、科举制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