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公车上书
1. 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相关链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挽救民族危机,要求在政治上享有民主权利,公车上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过程: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3)结果:此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轰动了全国,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思维拓展:为什么把公车上书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
提示:因为各省的举人大多接受康有为的主张,并将其主张带回家乡广为传播,在全国引起轰动。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还为变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因此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2. 宣传变法
(1)创办报刊: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2)组织强学会: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同时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思维拓展: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之间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何关系?
提示:它们的主要不同点是对西学的态度不同。洋务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来为封建统治服务,没有触及封建制度。而维新思想要求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用君主立宪制代替封建专制制度,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去改造封建的旧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了洋务运动不能救国,使维新运动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维新运动继承了洋务运动的“器物变革”,并发展到“制度变革”阶段,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在中国兴民权、设议院,实现君主立宪制。维新运动是比洋务运动更高层次的变革,是对洋务运动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