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到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随着形势的发展,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同时,为了打破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内政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改善了国际关系。课文对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从法律上巩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取得重大成功,赢得了大批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