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种新奇事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原来,这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时的情景。正是像火车等这类新奇事物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出现原因及作用是什么?
2. 有线电报出现时间及作用是什么?
3. 简述文化生活的变迁情况。
4. 说出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
(1)出现原因:工业革命后,鸦片战争英国用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外国列强对华侵略逐步加深,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