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情况;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表述他对中华民族的期盼:“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那么孙中山“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实现了么?最终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初步完成了这一目标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辛亥革命》一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简述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情况。
2.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如何?
3. 武昌起义的经过如何?有什么影响?
4. 中华民国建立的条件、过程及意义如何?
5.辛亥革命的结果如何?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