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万里长城 C.隋朝大运河 D.赵州桥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行历史专题知识归纳整理,一位同学收集了《齐民要术》、占城稻等史实,又搜集了下列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1曲辕犁 图2秧马 图3《农桑辑要》
A.古代科技的进步 B.先进的传统工艺 C.发达的传统农业D.统一多民族国家
3.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 】
A.唐明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康熙帝
4.“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哪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图4是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探索阶段示意图,方框处应该增加的内容是【 】
A.京师大学堂 B.汉阳铁厂 C.《文学改良刍议》 D.京师同文馆
6.右图是华君武先生作于1946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该漫画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中国七大 D.七七事变
7.分析历史史实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方面。下列选项中存在因果关系的【 】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古巴比伦成为西方文明发源地
|
B
|
拜占庭帝国固步自封,四处征讨
|
拜占庭帝国日益衰落
|
C
|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
D
|
日本大化改新
|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8.李良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采邑分封制、骑士精神、丕平献土”这三个关键词。据此可知,他正学习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西方文明 C.中古欧洲文明 D.亚洲封建国家
9.右图反映的是1789年颁布的纲领性文献。
下列属于该文献内容的是【 】
A.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B.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
C.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D.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