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并进行圈、划、写、记)
1、以____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_____、
经济_____、军事____等手段,企图把新中
国扼杀在摇篮里
|
2、实行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
3、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与_____、______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提出: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
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目的:为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
内容:互相________、互不____、
互不______、平等____、和平共处
|
意义: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
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1、______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2、讨论政治解决_______和恢复______和平问题
3、这是中国政府代表_______________的身份在
世界外交舞台亮相,并对会议作出积极贡献。
|
1、______年,亚非29个国家在____________
举行会议。
2、这是第一没有____________参加的会议。
3、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__________
问题和亚非国家的_____________问题。
|
4、周恩来提出“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
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
的团结与合作。
|
二、合作探究
1、新中国成立初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2、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 、请说出日内瓦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及主要内容,分析会议的重大意义。
5、万隆会议是怎样召开的?中心议题是什么?这反映了亚非人民什么样的心愿?
6、在会议陷入僵局的紧要关头,周恩来在大会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对会议起了什么作用?中国出席这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三、交流展示
各组积极主动展示有关内容,展示前就教师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饱满,抑扬顿挫;表情自然大方,课堂学习投入,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在台前展示的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对他人的表现给予诚意的指正,展示者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随堂演练
1、新中国在外交上始终不渝地奉行(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2、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印度B、缅甸C、苏联D、美国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什么时候最早倡导的( )
A、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时
B、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时
D、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4、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2005年4月2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亚非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50年前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6、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A、平等互利B、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D、互不干涉内政
7、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
A、互不侵犯B、互不干涉内政C、平等互惠D“求同存异”
9、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又叫( )
A、日内瓦会议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万隆会议
10、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A、与苏联建交B、出席万隆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2、列举题(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被视为现代国际法重要内容的——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4)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5)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五、深入探究
1、 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中国是怎样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3、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什么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六、整理测评
1、学习收获交流与总结
2、教师总结
3、达标测评
《历史基础训练》第19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