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杈制
2.“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继承先秦的分封制度 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4.下图是明代政府的改制图,这一改制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皇权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 C.提高六部地位 D.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