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60年,一个名叫昙曜的高僧,奉旨为兴盛的北魏王朝,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云冈石窟。它位于大同西郊约15公里的云冈沟内。石窟雕凿于武州山南麓的崖壁,现存窟区自东而西约1公里,其中石窟53个,佛龛约1千多个,佛像5万余身。它是中国早期石窟之一,是最先以皇家实力营造的石窟,是少有的完成于一个朝代、一个民族下的伟大创造。
北魏文成帝上台登基后,继承父亲的遗志,大力扶持佛教,在政治、经济、军事都处于最佳状态之际,把民族的心态寄托在了宗教文化的建设上。云冈石窟就这样应运而生。云冈石窟西部的第16至20窟,被后人认为是昙曜开凿的五个洞窟,史称“昙曜五窟”。它们开凿于公元460年,被认为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窟内雕刻有五尊大佛。第18窟居于五窟的中部,佛像高15.5米。它左手抚胸,右手下垂。尤其是石像身披一件“千佛袈裟”,上面布满了无数的小佛。第20窟因洞窟早已崩塌,世人便称它为露天大佛。它的雕凿技法非常成熟,有光明遍照,普渡众生之感。被认为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