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设计理念: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向教材之外扩展,如何改变常规教学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活”起来,是我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二、说教材: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以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为基本线索,从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及社会习俗三个方面讲述了清末民初,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变迁,展示着社会生活随着时代潮流进步的特点。同时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让学生大量的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片段,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并使学生们认识到历史来源于生活,生活见证历史。但学生往往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