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道小题,共16分.其中1~8小题每小题1分,9~12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表内)
1.(1分)下列对化学变化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 有能量变化 B.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
C. 有其他物质生成 D. 发光放热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要熟记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1分)(2011•福州)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考点: 硬水与软水;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常见的溶剂.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水的用途判断.
B、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见方法判断.
C、根据碳酸氢盐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判断.
D、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判断.
解答: 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所以正确.
B、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饮用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正确.
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主要是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煮沸时,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分别能变成不溶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从而沉降下来,所以正确.
D、过滤是把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不能除去水中可溶的杂质,所以错误.
故选D.
点评: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特别是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
3.(1分)(2011•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D.
过滤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上塞放原处,分析操作正误;
B、酒精灯使用中经常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包括查灯芯是否齐整、酒精是否适量、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就酒精、不可吹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要求分析: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D、根据过滤液体时的要求分析,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 解:A、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上塞放原处”,该实验中瓶塞正放,污染药品,故A不正确;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易造成失火,故B不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所以C操作正确;
D、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根据实验常用仪器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作答;掌握过滤得原则:“一贴二低三靠”.
4.(1分)(2012•阜宁县三模)以下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比较适宜吃的食物是( )
A.
物质 橘子
pH 2.9~3.5
B.
物质 泡菜
pH 3.0~4.0
C.
物质 葡萄
pH 3.5~4.5
D.
物质 玉米粥
pH 6.8~8.0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
解答: 解: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
A、橘子的pH味2.9~3.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泡菜的pH为3.0~4.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葡萄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粥的pH为6.8~8.0,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5.(1分)(2002•荆门)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 它是一种单质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 A、通过化学式可推断分子构成;
B、化合物是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相对分子质量是所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D、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根据C60的化学式和看出这种物质只含有碳元素,是一种单质,不是化合物.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同时也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的内容.
6.(1分)(2011•广安)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 ”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分子则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判断物质为化合物,首先确定物质为纯净物,然后确定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