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看到这支被折断的烟枪(下图),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虎门之战
2. (2011·杭州中考)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招募华工出国 D.开设工厂
3.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扮演这一不光彩角色,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2010·娄底学业考试)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下列哪一事件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柳条湖事件
6.(2010·岳阳学业考试)《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