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的危害仍然很严重。例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家开展了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生物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了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它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____________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了__________ ,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
(2)“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的DNA分子上的__________所决定的。
(3)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在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解释生命现象和生物问题的能力。由题意可知:①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有的个体抗药性强,有的个体抗药性弱,即抗药性存在差异,可知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②这种差异在杀虫剂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后果,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容易生存下来产生后代,抗药性弱的变异个体被淘汰。③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适应环境保留下来,表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答案:(1)化学农药 自然选择
(2)基因 (3)防止农药污染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的结构最可能表示的是( )
A.一对染色体 B.一个细菌
C.一个基因片段 D.一个精子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