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微笑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巴黎大学的围墙上也刷着“生活在别处”这样富有诗意的标语。我曾经长久地喜欢着这些东西,并且将它们奉为闪光的真理。当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读到海蒂的故事。
亚特兰大市的海蒂在特定的实验室度过了她的二十三岁生日。这个虎肤苍白的女孩一出世便得了一种怪病,她的皮肤对外部环境过敏,她一直住在科学家们为她制造的无菌实验室里。刀子的母亲没有抱过她一天,她孤独地度过童年,孤独地进入了青年。更为残酷的是,她不可以哭泣,因为咸咸的泪水会腐蚀她的皮肤。这是怎样的生活?可海蒂却微笑着告诉我们:“我可以上网,我喜欢想像,那里有我快乐的天堂。”
因为不能流泪,海蒂选择了微笑,诗人艾青也是如此。在一块史无前列的浩劫面前,他始终清醒地微笑着。对批斗他的红卫兵笑,对打击“审判”他的造反派笑,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林海中,你常常可以看到他哼着歌劳动的场面。他说“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打来,在它脚下碎开,它的脸上、身上像刀割过一样,可她还是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正由于诗人有着一种超凡的豁达与超脱,艾青的《仙人掌》一诗中,就有这种让人震憾的诗句:“养在窗台上,构想着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