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动学习目标】
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及各类动物听觉范围的 区别。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频率 范围、应用和多普勒效应。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危害及应用。;
【互动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通常用什么来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呢?
3、什么叫频率?单位是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苍蝇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为什么我们有时能看到物体在振动而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所 发出的声音?
(小知识) 人对声音的感受是通过耳朵来实现的,耳朵是相当完善的声音接收器,但人耳听到的声音并不是全部声音,有的声音人耳根本听不到,关键在于声音的频率是否合适。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可听声,高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对于一般人来说,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