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今天让我们学习他的两篇文章。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生平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4、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