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筑情感的桥梁
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政治课不值得一学,理由是政治课听之无味,学之无趣,政治课理论听过忘记,考过抛弃。这理由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政治老师应该做的是使学生对政治课要情有感。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传统的政治课以呆板的说教为主,缺乏情感,从而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厌学以及知行不一。那么如何来实现学生对政治既动情又动感,我们必须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
事实证明,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新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来教育就不能离开情感的渗透,教师本来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离开情感的教育,我们今天提情感教育,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情感的渗透距离教师的教学很远,离学生很远,因此产生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害怕老师,学生害怕走进学校的“厌学”情绪。这样的教育,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已经很远了。教育家布洛姆明确地把情感列为教学的三大目标领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要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这些卓越的教育家的精辟论述道出了情感教育之重要。“一个受到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的人。”这种情感教育所达到的独特效果已让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而情感教育并非游离于学科教学之中,而是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且应该成为情感教育的实施者。“在我看来,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是深刻与真诚。”这里的真诚,说到底,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互动,使教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一种富有人性的体验。笔者是一位政治科老师,通过教学实践,充分体验到情感教育给自身和学生所带来的一种愉悦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的认识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