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增强课堂活力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把学生看做是主体性与客观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它呼唤建立和形成能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学生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同时新课标指导下的高考改革步伐也日益加快,高考命题已经越来越由“知识立意”趋向“能力立意”,更加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基于上述认识,课堂教学要在理念上讲究主体性,“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单是传授知识,而是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多边互动网络来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