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堂导向作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感
学习是一种内部的自主的行为,当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心理倾向,并逐渐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这种可贵的学习状态,会使学生自觉地克服来自多方的阻力和干扰,保证学习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的学习情感,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种在这片土壤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目标第三条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学习的情感目标,是极重要的目标,也是以往容易忽视的目标。能热爱祖国语文,有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兴趣,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就具有了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