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素材>> 语文素材
初中语文编辑
初中语文教学素材:古诗词中景物的象征意义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素材
    资源子类文本素材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九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72 K
    上传用户xuyunsong
  • 更新时间2012/7/28 9:09:1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古诗词中景物的象征意义

  杨柳: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桥”“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燕子: 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坦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